亿航Q1业绩“失速”:交付量下滑、收入腰斩,探索美国以外上市可能性

亿航Q1业绩“失速”:交付量下滑、收入腰斩,探索美国以外上市可能性

hyde88 2025-05-28 家装窍门 1 次浏览 0个评论

界面新闻记者 | 薛冰冰

“运营许可证(OC)的取得,使亿航智能从产品的市场准入阶段真正进入到商业载人飞行阶段,开启了中国低空经济eVTOL商业运营元年。这个阶段我们也倍感压力,航空业始终是一个循序渐进发展的行业。”5月26日晚间,亿航智能(Nasdaq: EH)举行一季度业绩电话会,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胡华智首先回应了“空中的士”商业化运营落地一事。

胡华智表示,作为行业先行者,亿航始终秉持航空安全至上的原则。一方面,在持续适航过程中不断积累适航试验数据的同时,积极支持运营商做好安全运行和维护。另一方面,采取先隔离再融合、先空游再交通、先试点再扩张的阶段式运营规划,不急于求成、不急功近利,让已有客户的城市先飞起来,打造样板城市样板场景,逐步打开OC运行限制。

尽管今年一季度获颁运营合格证,在监管认证方面取得重要里程碑,但是亿航智能的业绩表现却不尽如人意,甚至经历了比较大的“滑坡”。

财报数据显示,一季度亿航智能实现总收入2610万元,去年同期为6170万元,同比骤降近58%,环比上一季度更是下滑84%;录得净亏损7840万元,相比去年同期亏损扩大1500万元。

而过去的2024年,亿航智能总收入创下历史新高,并首次实现全财年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调整后盈利,净利润为4310万元,成为全球城市空中交通行业中首家实现盈利的eVTOL公司。

亿航Q1业绩“失速”:交付量下滑、收入腰斩,探索美国以外上市可能性

业绩大起大落的背后,和亿航智能拳头产品EH216-S销售及交付量下滑有直接关系。

亿航智能首席运营官王钊解释称,受冬季和中国春节长假的影响,年初一季度通常是产品交付的淡季。春节后进入新的财年,客户制定年度预算规划需要一定时间,尤其是涉及到政府采购,内部流程周期较长。此外,随着OC取证临近,部分客户的采购订单放在了取证后,没有体现在一季度的销售业绩中。

交付量缩减超一半,毛利率提升

据财报披露,今年一季度亿航EH216系列无人驾驶航空器销售与交付数量为11架,而去年同期交付量为26架,同比缩减超一半。

“今年一季度业绩下滑只是短期现象,潜在订单需求并没有减少,只是采购和交付发生了后置。”王钊表示,随着运营合格证的颁发,亿航收到的客户需求和订单显著增多。在一季度洽谈的来自吉林、江西、贵州、海南、安徽、广东的客户大单,从二季度开始分批转化交付,亿航二季度业绩有望迎来强劲回弹。

亿航智能首席财务官杨嘉宏在电话会上也提到,随着未来交付量的恢复和增长,预计财务表现将逐步改善,公司的资金储备依然充足。截至一季度末,亿航现金限制性存款短期投资总额为11.1亿元。 “我们对今年后续的业务增长保持充分信心,因此公司维持2025年全年总收入9亿元人民币的业绩目标不变。”

销售与交付量的下滑也带来成本、毛利等财务指标的下降。财报披露,一季度亿航成本为980万元,而去年同期为2350万元。毛利方面,今年一季度毛利为1630万元,对比去年同期的3820万元缩减了超一半。

不过,亿航智能毛利率指标有所提升,今年一季度实现毛利率62.4%,较去年第一季度61.9%同比增加0.5个百分点,较上一季度60.7%的毛利率增加了1.7个百分点。

对此,杨嘉宏在电话会上回应称,过去两三个季度亿航有很多比较大的单子,在售价上有一定程度的折扣。今年一季度EH216-S交付量为11架,都是按照零售指导价239万元的价格卖出,没有任何折扣,使得均售价比较高,进而提升了毛利率。

同时,亿航智能生产制造的物料采购量有非常明显的增长,物料采购成本有所下降。综合两方面因素而言,公司毛利率有所改善。

杨嘉宏还提到,尽管近期国际地缘政治局势趋于紧张,全球市场波动加剧,但公司经营并未受到关税政策的影响。此外,在保持纳斯达克主板上市地位的基础上,公司也在积极探索在美国以外的上市可能性。

广州、合肥进入载人试运营阶段

今年3月28日,亿航智能旗下广东亿航通航及合肥合翼航空收到了由中国民航局(CAAC)颁发的全国第一批载人类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运营合格证(OC)。按照计划,接下来市民和消费者可以在广州和合肥相关运营点购票体验低空游览、城市观光及丰富多彩的商业载人服务。

从商业化运营最新进展来看,界面新闻从电话会上获悉,获得运营合格证的两家公司,将采取从载荷试运营到载人试运营,再到载人常态化运营的三步走方案,确保安全稳定过渡至常态化商业运营模式。

“目前这两家运营商在广州穗港码头和合肥骆岗公园的eVTOL运营场地已经进入到载人试运营的阶段。”王钊提到,试运营阶段先保持一定的每日飞行架次,积累运营经验和数据,同时内测预约和购票系统。

王钊解释称,根据分阶段的运营模式,第一阶段是面向内部员工和通过邀约的方式开放给外部定向乘客,目前员工已经能够通过购票平台预约飞行,感受乘机体验。第二阶段,在积累足够的安全运营经验后,运营商将对外公开售票,面向大众开放。

亿航方面还表示,正积极构建规模化商业运营基础,丰富完善客户服务体系,包括提供常态化、体系化、流程化的航线规划,模块化、定制化的起降点设计方案,以及系统化、规范化的人员培训体系,协助更多客户做好运营许可证的申报准备。

据电话会透露,除了前述亿航通航及合翼航空两家运营商之外,亿航所有具备一定飞行器体量的客户都在积极筹备运营合格证的提报。例如,浙江温州文成客户在亿航指导下建立了专业团队,运营合格证的相关证件已经提报,并由民航华东局受理。

“随着OC证的取得,应该在二季度,我们的运营班次和数量会有很高的提升,达到每月数百甚至上千次的班次数量。”王钊表示。

加快产能提速,长航程eVTOL适航取证中

界面新闻了解到,目前亿航智能手握上千架订单,为更好满足客户交付需求,公司在提升产能方面不遗余力。今年一季度,亿航启动了广州云浮生产基地的扩张和升级工作,将主工厂的占地面积增加了一倍,达到48000平米。同时提升了工厂的自动化水平,计划在今年年底前将年产能提升到1000架。

今年2月下旬,亿航还宣布与安徽江淮汽车、合肥国先控股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计划在合肥成立合资公司,投资建设低空航空器制造基地。根据合肥政府的规划,预计一年半到两年左右完工。“在完工前我们正在建设过渡工厂,基础设施已经完工,正在铺设生产设备。”王钊称。

虽然作为行业先行者,亿航智能已率先集齐“四证”,但是市场上众多eVTOL制造商也在快马加鞭,推动eVTOL产品的适航取证,并将取证时间线定在2026-2027年前后。从设计构造来看,这些制造商选择的多是构型更复杂、航程更远的复合翼或者倾转旋翼。

面对同行业竞争,亿航智能方面回应称,城市空中交通和城际空中交通是两个不同的应用场景和细分市场,前者占地空间小、高密度网点部署,时效性和经济型比较强。后者需要长续航,两者不存在直接竞争关系。

亿航EH216-S为多旋翼设计结构,整机占地空间6米乘6米,更加小轻量,对于起降地等基建和占地要求都比较低,有便于在空游景区和城市内大规模运行。而倾转旋翼和复合翼飞机需要在城市内修建多个大型机场,难度和成本比较高。

“亿航EH216-S国内售价仅为239万人民币,显著低于同行友商大构型飞机上千万元人民币以上的售价。并且我们遵循无人驾驶的技术路线,实际运营也节省了飞行员培训和雇佣成本,可进一步增强运营竞争力。”王钊表示。

不过,为了更好地抢夺未来城际载人交通市场,除了拳头产品EH216-S之外,亿航也在加速推进旗下长航程产品VT35的研发及适航取证工作。

胡华智在电话会上透露,亿航新一代无人驾驶载人飞行器产品VT35已完成首架机的总装下线,目前正在开展全机全模态的试飞验证工作,中国民航局已经正式受理了VT35的型号合格证申请。“凭借亿航EH216-S的适航经验,可大大加快VT35的适航进程,我们将在今年三季度向大家正式发布亿航VT35系列飞机。”

转载请注明来自夏犹清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本文标题:《亿航Q1业绩“失速”:交付量下滑、收入腰斩,探索美国以外上市可能性》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