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免费面暖人心,呼和浩特绘就“好人之城”文明图谱

一碗免费面暖人心,呼和浩特绘就“好人之城”文明图谱

hyde88 2025-08-04 装修奥秘 3 次浏览 0个评论

8月3日中午,呼和浩特街头一家连锁面馆飘着诱人的香气,顾客来来往往。在这里,只需从店台公告板上取下一张便签,无需多言,就能换来一碗驱散窘迫的热汤面。

这碗爱心面,从 2019 年至今从未间断,只因店家当初朝门外“多看了几眼”。因为对门外身体佝偻的收废品大爷动了恻隐之心,店家便招呼大爷进门吃了碗面,这便是古麦优品兰州牛肉面在呼和浩特送出的第一碗“爱心面”。

8月3日,作为“北疆韵 青城潮”2025年呼和浩特市网络文化节系列活动之一,由呼和浩特市委网信办主办、澎湃新闻承办的“我在呼和浩特等你来”全国网络媒体行走进这家面馆,探寻呼和浩特好人的温暖故事。

“我们都曾在外打拼过,懂得那种窘迫。”该店负责后勤的王高翔向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介绍,推出暖心面的初衷是给有需要的人留份体面,“没想过会不会有人冒领,能帮到一个真正需要的人,就值。”

8月3日,呼和浩特古麦优品兰州牛肉面的爱心便签板上贴有多张便签,需要帮助的食客取下一张就能换到一碗免费面。  澎湃新闻记者 王岱玉 图

这碗从市井烟火中升腾而起的爱心面,是呼和浩特文明图谱中的生动注脚,也是一个缩影。当巴特尔在烈火中架起生命云梯,当苏都日三小时徒步守护迷途幼童,当徐瑞在洪水中呼喊“一个都不能少”——千万普通呼和浩特人的微光聚成星河,映射出这座北疆首府的城市光辉。

这份光辉并不缥缈,而是内化在一碗面或一个举动里,在齐心协力的援手中,在每一个把善意织入城市肌理的青城人心中。

一碗热面暖人心

2019年,呼和浩特南二环的绿地商圈迎来一家新开业的牛肉面馆。装修尾声的杂乱中,店家注意到一个身影:佝偻着背的收废品大爷每天准时来清理建筑垃圾,单薄的外套上沾着尘土。“看着真是于心不忍。”负责后勤的王高翔记得,店员们当即喊住大爷:“进来吃碗热面吧,免费。”

这件事像一颗种子,在创始人李明和店员们的心中发了芽。他们在水台上方装了块公告板,用便签写下暖心话语,如有人需要一碗免费面的帮助,只需撕下标签,交给店员,便可享用免费的热汤面。这便是古麦优品兰州牛肉面店“爱心面”的发端。

这碗面很快成了陌生人之间的默契约定——环卫工人穿着工装来取面,忘带钱包的食客红着脸接过热汤……让李明和店员们意想不到的是,还有不少顾客结账时故意多付几十元,指着便签墙说“我存几碗”。

8月3日,呼和浩特古麦优品兰州牛肉面负责后勤的王高翔在介绍爱心便签板。  澎湃新闻记者 王岱玉 图

8月3日,澎湃新闻在古麦优品兰州牛肉面建设小宾馆店的便签板上看到了各式各样的暖心标语,有的写着“一碗爱心面,温暖你我他”,有的则简单一句“但行好事”。在李明和王高翔看来,这些便签不是纸,是人心的温度。

“我们早些年在外创业,都有过窘迫时刻,知道开口求助有多难。”长得高高大大的王高翔一脸硬朗,却带着微笑说,他们不想让需要帮助的人难为情,一张卡片,一碗热面,便能给人留份体面。

“老板,我饿得不行了。”王高翔回忆,就在一个多月前,有一个小伙子走进店里,连便签都没来得及拿,进来就喊饿。店员心领神会,很快端上一碗热气腾腾的面,小伙子立马狼吞虎咽起来,不到一分钟便一扫而空。

这样的场景,对于王高翔来说并不陌生,因为在过去几年里,这是古麦优品6家店的常态。

王高翔说,他们从不统计爱心面送出了多少碗,也不担心有人冒领,“我们压根没想过这回事,就是想着有人出门在外受了难,能帮就帮。”

从2015年第一家店到现在的6家店,“爱心面”的规矩没变过:不核实身份,不追问原因,只要有人拿着便签,就给一碗热面,“我们不是在做慈善,只是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人一把。”

如今,古麦优品的每家店都有爱心便签板,成了呼和浩特的一个“暖心地标”,甚至吸引游客和网红专门来打卡,直呼“从一碗面里看到了青城的善良”。

从一个好人,到一城好人

在呼和浩特,“爱心面”的善举并非孤例。

宽巷子的早餐铺,冬天总会给环卫工人端上免费豆浆;小波耀红饺子馆里,“糖宝”们系着围裙煮饺子,老板洪波正教他们算账;春风咖啡屋里,孤独症青年壹壹认真地制作着拿铁,脸上带着自信的笑;顺丰快递员木仁和6个同事冲进火场,用7分钟控制火势,被烟熏得满脸黑却笑着说“这是应该的”……这座城市的善意,藏在街头巷尾的细节里。

“从一个人到一群人,再到一城人,‘青城好人’的图谱就藏在这些平凡善举里。”8月3日,呼和浩特精神文明创建中心副主任董雪向澎湃新闻介绍,目前呼和浩特已有全国道德模范及提名奖17人、中国好人26人、青城好人1400多人,其中包括组建“北疆蓝焰”志愿服务队的90后消防员巴特尔、暴雨中逆行的村支书徐瑞、步行3小时送迷路男孩回家的高中生苏都日、连夜归还乘客遗落现金的出租车司机李宏侠等典型代表。

为何善行在青城大地如草原劲草蔓生?董雪用一句话道出关键:好人之城非一日建成,它根植于城市润物无声的文明滋养与制度托举。

8月3日临近中午,呼和浩特古麦优品兰州牛肉面一家门店里顾客川流不息。  澎湃新闻记者 王岱玉 图

董雪介绍,呼和浩特构建起一张细密的好人选树网络——既依托行业推荐、属地挖掘,更敏锐捕捉自媒体上的凡人微光,“这些人是我们身边的邻居、同事、朋友,通过挖掘他们的故事,有助于进一步弘扬‘当好人、做好事’的城市风尚。”

“我们不仅要发现好人,还要礼遇好人。” 董雪介绍,市里出台了帮扶礼遇办法,春节中秋送慰问,就业创业给扶持,让好人“有荣誉、有温暖、有保障”,解决好人做好事的后顾之忧。

政策之外,是整座城市的文明共鸣。2025年5月,呼和浩特荣膺“全国文明城市”称号。这份荣耀背后,是“十四五”期间GDP从2021年3177.82亿跃升至2024年4107.08亿的经济底气,是“十万大学生留呼工程”“三年十五万青年留呼行动”汇聚的青春力量,也是网格化管理、“接诉即办”激活的城市治理“末梢神经”。

当经济发展与文明建设同频共振,当宜居、宜业、宜学、宜养、宜游的“五宜城市”从蓝图化为日常烟火,崇德向善便自然成为市民内化于心的选择。

正如董雪所言,“青城好人”图谱的绘就是几代人的努力,是经济硬实力与文明软实力同频共振的结果,更是这座城市高质量发展的生动体现。

海报设计:俞烨 郑达咖

转载请注明来自夏犹清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本文标题:《一碗免费面暖人心,呼和浩特绘就“好人之城”文明图谱》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3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