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发布加强公园绿地开放管理的指导意见,细化帐篷区管理

上海发布加强公园绿地开放管理的指导意见,细化帐篷区管理

hyde88 2025-08-16 装修奥秘 1 次浏览 0个评论

据上海市政府官网8月15日消息,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近日印发《关于加强本市公园绿地开放管理的指导意见》,具体内容涉及规范入园车辆管理、细化帐篷区管理、加强宠物入园管理、完善夜间配套服务等,该意见将于9月1日起施行。

指导意见明确,有条件的公园对帐篷、天幕搭设进行分区划定,设置明显标识。不具备天幕搭设条件的,公园管理单位需明确告示,并做好宣传引导。加强对游客使用地钉、风绳的安全检查,避免安全隐患。同时,科学核定帐篷区最大承载量,在使用高峰时段,公园管理单位可根据承载量实行动态控流管理。尽量扩大帐篷区域,不得随意以安全为由,禁止搭设帐篷。有条件的公园,可根据客流适当增设相关服务设施。

指导意见还提到,要保障24小时开放公园游客如厕需求,园内至少有一座厕所实现24小时开放。面积较大、游客量较多的公园,公园管理单位要根据夜间人流分布、使用需求等因素综合评估,鼓励增加24小时开放厕所数量。

以下为《关于加强本市公园绿地开放管理的指导意见》全文:

为不断满足市民游客多元化、差异化游园需求,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依据《上海市公园管理条例》《上海市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办法》《上海市公园文明游园守则》(2018版)《上海市城市公园实行24小时开放管理指引》《上海市城市公园帐篷区管理指引》等相关文件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意见。

一、提升公园功能品质

1. 持续提升基础设施水平。以人为本,根据不同公园的实际情况,不断推动儿童游乐区、无障碍设施、母婴室、第三卫生间等全龄友好设施建设;完善标识标牌、警示标志、便民设施配备;强化厕所环境整治,保持环境清新无异味。

2. 持续提升环境品质。贯彻生境理念,丰富乡土和适生树种种类,增加生物多样性,逐步提高地产草坪使用率,营造通透疏朗、自然生态的园艺景观;加大水体保洁作业频次,不断提升水体质量和清澈度。

二、强化开放安全保障

3. 游客作为自身安全行为责任人,应该提高安全游园意识,入园后须严格遵守各项安全管理制度,文明游览、规范行为,防范各类安全事故发生。

4. 健全24小时开放公园管理制度。制定游园管理细则,并在醒目位置予以公示。公园管理主体(各区绿化市容主管部门、公园管理单位、负责建设管理公园的企业单位、单位附属绿地开放的口袋公园养护管理单位等)全面履行安全管理主体责任,落实日常安全管理、设施维护、风险隐患排查以及应急处置等职责,加大对游客的宣传引导和安全巡查力度,切实提高游客安全意识,全力营造安全、有序、舒心、放心的游园环境。

5. 夜间开放公园应科学划分开放区域,并公开告示。合理设置出入口、主干道灯光,保证亮度适中。完善公园水体等重点区域安防设施,设置夜间警示隔离装置,运用电子围栏、红外线报警装置等智能化设备提升安全管理能力。有条件的公园,可在重点区域布置一键式报警装置。

6. 公园管理单位要根据公园游客量规律,如节假日、早晚高峰等,科学优化、动态配置安保、保洁等人员,加强游园旺季及各类活动期间管理,确保游客量在安全承载范围之内。

7. 公园管理单位要加强与属地公安、城管、街镇、居委等部门联动并形成机制,探索“多格合一”管理模式,将开放式公园纳入各职能部门日常街区巡查范围。

8. 建立健全公园各类设施的管理制度,对园内的设施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对发现的安全隐患应立即设置警示标识并限期修复,确保设施设备运行及使用安全。

9. 依据《上海市公园绿地游乐设施管理办法》,落实游乐设施各项运营管理要求。强化从业人员安全教育和培训,提升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能力。积极向游客普及游玩游乐设施的安全常识,提高游客的安全防范意识。

三、规范入园车辆管理

10. 依据《上海市非机动车安全管理条例》《上海市道路交通管理条例》等加强对残疾人机动(电动)轮椅车进入公园的管理,禁止无牌的残疾人机动(电动)轮椅车入园。禁止残疾人机动(电动)轮椅车在公园内非法营运,发现非法营运等行为,公园管理单位应予以制止,并及时联系属地公安等部门加强治理。

11. 公园管理单位可根据公园实际场地条件、游客量等因素,确定儿童自行车、儿童三轮车、玩具滑板车等入园政策,并公开告示。允许童车等入园的公园,要提醒、督促监护人落实儿童骑行、滑行时安全防护措施,并确保其行为不影响其他游客正常游园活动。鼓励各公园将特色服务正面清单在公园出入口等显著位置予以告示。

12. 允许自行车入园的公园,须单独设置骑行道,并在出入口设置减速设施及警示标识。骑行道应施划清晰标线、设置明显标志,避免人车混行,消除安全隐患。

四、细化帐篷区管理

13. 公园管理单位应落实好城市公园帐篷区管理指引及细则的相关规定。有条件的公园对帐篷、天幕搭设进行分区划定,设置明显标识。不具备天幕搭设条件的,公园管理单位需明确告示,并做好宣传引导。加强对游客使用地钉、风绳的安全检查,避免安全隐患。

14. 科学核定帐篷区最大承载量,在使用高峰时段,公园管理单位可根据承载量实行动态控流管理。尽量扩大帐篷区域,不得随意以安全为由,禁止搭设帐篷。有条件的公园,可根据客流适当增设相关服务设施。

五、加强宠物入园管理

15. 依据《上海市养犬管理条例》,加强对宠物(犬)友好公园或公园宠物(犬)友好区的管理。在公园显著位置设置携犬入园游客遵守相关规定的安全文明告示。

16. 提醒携犬入园的游客规范使用牵引带、为大型犬只佩戴嘴套。加大保安巡查力度,督促游客及时清理宠物粪便。

六、完善夜间配套服务

17. 保障24小时开放公园游客如厕需求,园内至少有一座厕所实现24小时开放。面积较大、游客量较多的公园,公园管理单位要根据夜间人流分布、使用需求等因素综合评估,鼓励增加24小时开放厕所数量。对于未设置厕所的公园,可利用周边资源,应在公园显著位置设置清晰的指示牌,提供明确的指引信息。推进公园智能化技术应用,通过智能化设备提供无人自助服务,提升公园全天候服务能级。

七、推动噪声污染防治

18. 严格执行本市关于噪声污染防治的相关规定,积极推广噪声控制规约,科学划定健身、娱乐等活动的区域、时段,符合公共场所噪声控制要求,同时加强日常巡查力度,做好劝导工作。

八、加强文明游园宣传

19. 利用公园电子显示屏、宣传栏等设施开展文明游园宣传,推动游客遵守噪声控制规约和文明游园公约,强化游客安全意识,引导游客文明游园,劝阻游客不文明行为。

九、推动社会共治共享

20. 鼓励重点公园、规模较大的社区公园等建立健全“市民园长”工作制度。搭建公园常态化意见收集平台,并积极发挥市民园长、公园志愿者的桥梁纽带作用,畅通游客问题反馈渠道,及时了解游客需求与建议。

十、强化投诉受理服务

21. 公园管理单位应建立投诉工单分级报送处理机制,及时解决相关诉求,对于无法当场解决的矛盾冲突,应及时报送、提级处理、反馈办理结果。

本意见2025年9月1日施行。本市相关公共绿地、口袋公园结合实际情况可参照本意见执行。

转载请注明来自夏犹清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本文标题:《上海发布加强公园绿地开放管理的指导意见,细化帐篷区管理》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